微博渐成政府官员倾听民情服务民生新手段
外交部官方微博
北京公安微博
8月25日,杭州,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
河南省新郑市副市长刘五一坐在会场一角,一边听着台上“突发事件如何用好微博”的讨论,一边用iPhone手机点评着嘉宾的发言:“早讲话,会讲话,讲实话。”这条微博数秒钟后出现在会场的大屏幕上,并迅速为场内和场外的人转发、讨论,成为“微政务论坛”话题传播链的一部分。这位现年50岁的副市长在微博上拥有66000多名“听众”。
像刘五一这样对微博饱有热情的官员,如今不罕见。通过开设微博与公众进行互动,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一种风尚。
“微风潮”悄然来袭
这股风潮,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从2011年初以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8月1日,仅腾讯微博中就有万余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其中副厅级以上级别官员266人,涵盖各部门和地区。
作为引领者之一,广东省公安厅自去年8月率先开通微博,一年时间共发微博3597条,平均每天近10条,如今“听众”数量超过420万,影响力高居政务微博前列,极大地推动了警务工作、改善了警民关系。
“这些高人气的政务微博,或以亲民、务实的姿态与群众侃侃而谈,或以生活化、职能化的姿态为群众提供服务,在网民中塑造出一个个鲜活且具服务精神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形象。”有专家如是评论。
“微力量”创新管理
微博上,出生于1955年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被网友称为“蔡叔”,而他则常常以“同学们”亲切回应。
“政务微博和传统网站有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要走近民众,改变我们的学风、网风甚至政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务微博实际上是促进了政府行为的变革。”蔡奇说。在他的身体力行下,浙江省组织系统90%的干部已有个人微博。
在不少地方的实践中,政务微博显示出不可小觑的力量。今年3月日本地震后引起的“抢盐潮”中,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对蔡奇说:“蔡部长,现在全省在哄抢食盐,请省领导关注。”蔡奇回复:“请继伟省长关注。”很快,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在微博上说:“已部署。”并告诉网友:“盐会有的,请参阅浙江在线。”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认为,政务微博正有力推动着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这正为政务微博提供了用武之地。”汪玉凯说。
“微政务”任重道远
虽然“政务微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但并不意味着“微政务”未来一片坦途。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研究报告表明,真正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尚未形成,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及影响力也有待提高。统计显示,在政务机构微博中,微博信息发布数在100条以下的情况占60%,而发布数量在500条以上的只占8%。
一方面,开微博总要面对一些过激、虚假言论,这样的压力令一些基层官员却步。另一方面,部分官员及研究者对政务微博的可控性、实用性也心存疑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呼吁:“对其社会作用还要观察,不能估计过高,要作相对准确和客观的评价。”
汪玉凯建议,对于政务微博账号的维护和管理,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机制。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如果能通过政务微博,理顺民众的利益表达、诉求的机制,理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通道,可能意义更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