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作者:郑树山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总结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发展的进展情况,深刻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就今后1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行动、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发展战略》把电子政务建设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决定优先推行电子政务行动计划。因此,认真学习和贯彻《发展战略》,是当前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行政管理、军事等各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政务作为全球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大力推进电子政府建设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发展的基本趋势。据资料显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快捷高效的电子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转变政府职能,扩大信息公开,推进政务协同,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非常重视电子政府的建设与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项目进行重点建设。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发展电子政府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美国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每一县、市,几乎所有的机构单位都建立了网站,在网站上推出的申请服务项目多达1.4万种,每年从网上接收来自企业和民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3亿多份,并向公民、企业等各种用户提供政府文件、选举信息、意见投诉、医疗保健、社会福利、执照申请等公共服务和网上办公信息。
英国政府在本世纪初提出,到2005年,所有的政府服务必须上网,并通过政府网关,实现公民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办公系统的安全连接,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每个部门和机构都要制订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并与相关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
德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英美而言略显滞后,但自2002年提出“全体上网”十点赶超计划后,德国政府坚持电子政务由联帮政府统一规划,制订了2002-2005年详细的任务目标和实施步骤,同时发布了电子政府手册。短短几年内,德国电子政府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该计划强调“利用互联网如同学会读书写字一样重要”,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和学校联网,使大部分公共服务能从网上获取。
新加坡从1981年开始发展电子政府,并先后于2000年和2003年两次制订了电子政府行动计划。与其他国家相比,新加坡有自己独特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政府的力量表现得尤为强大,电子政府系统完全由国家控制,没有私人参与,每年政府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目前,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发达程度已备受世人瞩目。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州和加拿大的许多省都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
日本政府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府工程”,以加速政府的信息化、电子化进程。为保证电子政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本政府于2000年3月向国会提出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使电子签名具有同本人签字、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后来居上,正在赶超世界发达国家。2003年,巴西电子政府覆盖面已经达到35%,而在同一时期,瑞典电子政府覆盖面为34%,法国和西班牙为31%,英国为23%,德国为19%。巴西电子政务广泛用于所得税申报和税务监察,以个人所得税申报为例,平均每小时收到4万多份电子申报单。有迹象表明,印度政府正越来越重视电子政府的建设。2000年,政府确定了电子政府的发展目标:5年内使政府服务的电子化率达2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要求中央各部门必须拿出2%到3%的预算经费发展信息技术,包括添置设备、系统维护和人员培训等。
从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情况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党的十六大还进一步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电子政务作为“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得到了大力推动和发展。2004年10月,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加快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电子政务规划工作,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互联网建立站点50多个,覆盖了所有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域名(gov.cn)下的网站已从1997年的不足150个发展到2005年底的23752个,增长了160多倍。今年1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受到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按照规划,到2010年,政府门户网站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务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将进一步提高。
教育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周济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在教育部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下,教育部先后制订了《教育电子政务十五规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
应当看到,教育作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一项重要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期待和关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教育电子政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政务、校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工具,对加强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增强行政透明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将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工作抓实抓好。纵览国内外,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发展的潮流,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应当看到,虽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距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速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力争使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紧跟时代脉搏,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领域或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正确认识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坚定建设教育电子政务的信心和决心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不断升级扩容,成为我国重要的主干网;省市教育网络建设发展较快;各级各类校园网建设全面铺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见成效。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为加速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和物理条件。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展明显。据统计,目前全国所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90%以上的高等学校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开设了机构设置、政策法规、工作动态、行政审批、服务指南等基本栏目,提供了大量政务信息与公共服务。教育部门户网站在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次改版,网上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丰富,增设了国家助学贷款查询、留学生在线注册、公派汉语教师派出在线申请等网上办事功能,还开设了在线回答公众提问栏目,实现了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门户网站三项指标的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一大批功能性强、特色突出的专业网站陆续建成。据统计,目前各地、各高校陆续建立的学生就业服务网多达300多个,每年发布数百万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和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开展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职位信息查询。“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开通一年来,收集了300多万毕业生数据,提供用人需求信息40余万条,点击量超过5亿次,举办了20多次大学生就业网上招聘会,受到社会普遍好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向社会提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留学预警信息。“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提供学历证书认证服务,已成为查处伪造和假冒学历的有效途径。这些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专业服务,社会效益显著,标志着教育行政部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展开。“十五”期间,教育系统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业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在教育部信息中心及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建立了全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计划信息系统,实现了设备共享,提高了设备利用率。2002年,教育部开始推行网上远程招生,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普通高校网上招生录取,并在逐步扩展到成人和研究生招生领域,成为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全国教育电子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教育部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高校的文件信息传输,山西、安徽、海南、湖南、上海等十多个地区已逐步延伸到市县和学校,大大提高了文件信息交换处理效率。据统计,90%以上的高等学校建立了教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应用系统。北京、上海、安徽、湖南等省市建设了覆盖市(区、县)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集中管理学校、教师等基本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教育部还建立了教育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监管系统、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教育部科技管理平台等司局级办公和业务处理系统,在实时会议、新闻发布、直属高校资金监控、西部“两基”攻坚项目管理、教育审计、科技项目网上申报与评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事业技术队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普遍建立了网络信息技术部门,绝大多数市、县和部分中小学也明确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分管部门并组建了专业技术人员,初步形成了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专业干部队伍。多年来,从事教育电子政务的同志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勤奋工作,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信息化的目标要求相比、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单位对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够有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在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发展还不平衡。二是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存在部门职责不清,条块分割,统筹协调困难,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信息安全体系还不完备,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还不完善。三是政务信息资源总体缺乏,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权威统计信息结构性缺失,尤其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相关统计信息缺失。四是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信息服务的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是一项紧迫工作。既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更要切实增强紧迫感,明确阶段目标,突出工作重点,下大力气加速推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下面,我结合教育部党组对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就今后一段时间内加速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紧密结合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战略》)是指导我国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总战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把学习贯彻《发展战略》作为当前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是要认真学习《发展战略》,深刻领会其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政策措施,做到知晓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全局。二是要以《发展战略》为指导,认真结合教育电子政务的工作实际,抓紧制订教育电子政务“十一五”专项规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制订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落实保障。三是要认真组织实施《发展战略》中有关教育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加快建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增加教育电子政务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当前,各地党委和政府都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速推进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本地电子政务建设中去,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协调、高效的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教育电子政务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初步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和管理、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并提供技术支持的工作格局。但也必须承认,现行的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推进机关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从思想、组织、人员、经费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成立领导班子和专门的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管理本地本校的电子政务建设。要把电子政务建设纳入本地本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一筹划,统一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电子政务建设,带头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技术,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电子政务建设加速发展。各地各校的信息中心要具体负责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各地各校信息中心要始终以服务为宗旨,自觉服从服务于教育全局和中心工作,为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多提建设性意见、多出切实可行的实招、多谋实实在在的成效。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也需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当前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从事教育电子政务的广大同志要以大局为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三)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电子政务的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
在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财力还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出发,集中有限财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是要加快建设一批业务系统以及配套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库。要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信息网、学历认证系统、远程教育网络监管系统、高校招生远程录取系统、国外留学监管系统等一大批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的专业网络系统。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的建设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是教育部在新的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惠及千万大学生的民心工程。该系统自建成以来,在推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希望各地各高校都支持这个系统的建设,共同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好。同时,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需要,积极建设一批以教育系统为依托、以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和应用系统,如招生考试报名系统、办学质量监控系统、网上24小时电子办公系统等等。二是要以构建全国教育电子文件和信息交换系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在教育部信息中心和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文件信息交换系统已经初步建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从今年下半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将实行国务院公文落地打印的新办法,对电子公文流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教育电子文件交换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无纸化办公水平。要大力扩展电子文件和信息交换系统的覆盖面,力争用一至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学校基本实现电子文件和信息交换。同时,要按照“功能齐全、简明高效、安全畅通”的原则,不断丰富系统的功能,使之逐步成为覆盖全国的教育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切实提高教育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要高标准地推进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平台。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丰富网站内容,逐步增强网站功能,促进网站与网民的互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统一规范、分级管理的教育电子签章和用户认证服务,制订和完善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逐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体系。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员培训和工作交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电子政务专业和管理队伍
电子政务建设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讲,取决于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和能力。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全员培训,把信息化技术和电子政务纳入干部职工培训计划,并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加以全面普及提高。同时,要重点加大对教育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进修、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电子政务专业和管理队伍,为教育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同志们要注重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自觉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密切跟踪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不断扩展、完善和提升应用水平,力争把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电子政务系统。
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次会议之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加速推进我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