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重点还在“政务”
王黎莉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这些年一直蓬勃发展,整体上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成效来审视,许多项目的投资效益并不明显,甚至有些项目建成后即废弃不用。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管理出现了问题。具体体现在:
首先,项目建设目标不清晰,难以把控。我国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在前期研究阶段又严格地规定,必须经过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设计阶段,有完整的方案并获得审批许可。但许多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目标设计中只定义宏观目标,缺乏具体目标的描述;或者虽然也有具体目标的描述,但只是定性说明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缺乏量化指标设计。因为目标导向不清晰,加之多数IT服务商对政府信息化和政府业务的理解不足,造成信息化的需求很难被准确把握。
其次,项目建设目标设计不合理,忽视业务需求或贪大求全。一个电子政务工程项目,除了它的目标必须清晰之外,还必须保证目标的设计是合理的,我们往往看到存在这样两种极端情形:
一是目标聚焦不够。一个电子政务项目出现目标分散化现象,提出的应用需求普遍上“大而全”,需求边界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导致投资需求过大。而在投资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对目标和需求的边界又不作重新定义,其结果是顾此失彼,甚至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之间对于项目目标和建设内容出现分歧,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项目前期研究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部门,而忽视了业务部门的参与,这样就直接导致了项目目标设计过于偏重IT技术目标,而忽视了业务目标的设计,错把项目目标设计成为“建立先进的技术架构”、建成“一流的网络和应用平台”等等强调技术实现的目标。须知,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电子”是手段。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目标主要是服务于业务目标和业务需求,譬如,提供哪些信息公开服务,实现哪些业务以及多大量的业务网上办理等等,不能本末倒置。
第三,过程中缺乏目标管控,随意变更。由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的特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存在着业务范围和需求变化的可能性,由此导致设计变更的情况经常出现。在现实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中,变更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政府部门对项目管控的力度有限,往往最后建成的系统功能和实际需求有很大偏差。问题不在变更本身,在于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于变更的随意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跟踪和评估。任何业务范围和需求的变更可能直接影响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业务范围和需求的变更进行评审,评估其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以便确定对目标是否需要进行修正;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跟踪项目开发情况,监控对目标的偏离程度,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项目开发始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开展。
还有,缺乏目标实现程度评估,有些验收走过场。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开发完成并上线运行以后,依照我国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业主单位会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有些工程项目还要经过初验、终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的验收。目前的验收方式大多是以专家会的形式通过验收,在验收会上,一般的会议议程包括:业主单位介绍项目建设背景、承建单位介绍项目组织和开发过程、用户单位宣读用户使用意见、必要的系统观摩和文档审查等环节。由于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中的目标定义不清晰,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目标往往出现偏离,在工程验收中对目标的回溯不够,把关不严,验收过程缺乏深度,往往流于形式。特别是缺乏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有效评估。这一方面可能缘于在项目前期研究中建设目标设计的模糊,评估确实存在难度;一方面也是现有验收过程的一个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往往被淡化和忽略。由于缺乏严格的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使得任何形式的项目验收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作者单位:交通部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