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需要经得起大浪淘沙的民意历练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4月22日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其中,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目前,公安微博在政务微博中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官员对网络上新生事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接受和应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微博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使用微博的网民数量增长迅速,与此同时,使用微博的官员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这是个好现象。
这说明,政府部门和官员越来越注重拉近自己与群众,尤其是与网民之间的距离,更加注重用群众和网民喜欢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放下身段,倾听民声、民意。
不过,我们也希望政务微博的开通,能够完全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不要为了开而开,而是要为了需要而开。就像前几年的政府网站建设潮一样,几乎所有地方的政府部门都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样的网站原本是发布权威信息,与群众互动的平台,但是,这两年不断地有媒体曝光,有些地方的政府网站连续好几年不更新,基本成了摆设。这样的网站就失去了设立的意义。
政务微博也是这样,不要一窝蜂式地去赶时髦,也不要为了面子强迫官员或政府部门去开,要宁缺勿滥。
无论是政务网站还是政务微博,都只是政府和官员与群众互动、沟通的工具。一件工具能不能用好,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看使用工具的人,而不是工具本身的好坏。有了政务微博不一定能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没有政务微博也不一定就办不好,能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类似的政务微博还会越来越多,质量肯定是“良莠不齐”。有的政务微博是在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有的政务微博只是为了应个景,这都很正常。
有道是“淘尽黄沙始到金”,这段热潮过去之后,能够保留下来的,才是群众最需要、最受群众欢迎的。当然,我们希望能够经历时间检验的政务微博,越多越好,让这些政务微博持续地成为官民互动的平台。
[稿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洪涛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