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X

电子政务如何在中小城市建设和发展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近几年我国的IT行业发展迅猛,网民数量急剧攀升,相应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也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各地区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和实际效果也有所不同。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由于其在信息化投入上的资金优势,其电子政务的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中小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则参差不齐。通过调查,认清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现状,是检验既定相关规划与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中小城市是最重要的基础区域经济单元,通常代表了一级行政医,中小城市还是区域电子政务的辐射中心,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中的基础骨干节点。当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时,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建设无疑是重要的。

  1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思路

  在街道、乡镇这样的基层政府采访中,提到电子政务建设,建设者们的言语中总是透着些许的无奈和寒酸:资金有限啊!无庸置疑,相对于国家“十二金”工程以及省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中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资金投入,作为国家改府最基本组成单位的这些部门的信息化投入实在少得可怜,而在人员素质,应用水平等方面同样相差甚远。但钱少,基础差,却并不是建设失败的理由。

  从务实的角度出发,紧抓住建设的实效性,才能取得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资金有限,那就要量人为出,比如购买硬件设备就要以实用为先,无须太过追求先进,记者一直很纳闷:在以文件办公为主要业务的部门,配备17寸液晶电脑和奔4的主机是否必要;在数据量处理币大的部门,购买小型机的理由在哪?同样,在应用系统建设中,在基层单位应用,首要条件就是简单易用。模块太多、功能太先进往往最后造成r浪费,例如与公众的联系上,一个热线电话可能要比一个网站更直接有效得多。当然,因为投资少而盲目追求低成本的做法同样可取,选用产品必须注重其扩展性,但是在I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准备2~3年的使用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一种方法。

  结合中小城市电子改务建设实际,就如何发展中小城市的电子政务提出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①要与传统行政很好地结合,既要结合传统的行政方式,又要对其加以必要的改造,否则容易形成两张皮。

  ②在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和运用电子政务中要始终追求实效:一是“有效的”,确保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效果;二是“有效益的”,确保应用中能够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评价方案和应用效果评价方案,这是保证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③要加紧出台一系列有利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各级政府建设电子政务提供依据。
  ④要重视理论研究、项目规划与建设、使用效果、公务员培训等具体工作,当然也需要大力宣传、搞试点工作。

  ⑤要将目前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很好结合起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互动的,电子政务的效益也需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体现,反之,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会推动电子政务的需求。
 
  总之,电子政务必须想清楚再干,防止一窝风,培训好了再用,防止成摆设。因为这是一些基本的工作,绝对不能偷懒就能绕过去,否则容易成为半拉子工程,或成为新经济又一次泡沫。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政府网站建设,针对在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抓好下一步的全区政府网站建设和电子政务工作,结合中小城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设思路。

  ①统一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政府公众网站的建设工作。各地各部门必须按国家和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在本地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地各单位领导的具体组织下,由办公厅(办公室)牵头组织,各部门协作,社会各方面支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按“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政府公众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组织建设业务信息系统时,应将支持办公自动化的政务内网和对外服务的公众网站纳入整体规划,一同建设。

  ②加强管理,提高应用水平,抓好安全保密工作。各政府网站必须按国家和本地区有关政府互联网应用的保密、安全和新闻发布等管理规定,制定严格的措施并实行责任制,注重网站发布内容的审核把关,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严防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③积极探索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管理的新机制。政府网站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因此要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面共建、合办和协作的模式和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和运行资金,保障网站长期运行。网站在运行过程中,除必须由政府主管的栏目策划、内容审核和业务办理等工作外,凡能通过社会合作方式实现的都可以以协作方式交由其它单位或公司承担,从而减轻政府在财政和人力上的负担.政府网站及所有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要通过招标等方式,积极鼓励IT企业特别是本地IT企业参与。对于技术要求高,规模大的项目,本地IT企业难以胜任时,也要要求国内外有技术实力的企业通过设立分公司、办事处或与本地IT企业联合的方式参与,保障项目建设后的技术服务工作,促进中小城市本地IT产业的发展。
 
  2实施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目前的电子政务实际上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认识问题,其中包括电子政务的目标,价值、意义、时机.重要性、利弊等方面,也就是大家在许多问题上要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这样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基本的指导思想;第二层面是操作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做好电子政务工程和如何运行好电子政务,这里面包括更多的问题,如管理,规划,投资,标准,组织,阶段性,评价,系统结构,运营,法律制度和环境等等;第三层面才是工程和技术问题,也就是项目实施和方案问题,这里包括软硬件,安全,认证,人员培训等。这些问题必须分层来讨论,而且要分清轻重缓急,特别是政府管理层面,更应注意。否则容易使我们讨论问题偏离主题,贻误时机。

  如何实现由“现有的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一列措施。
 
  2.1加强宣传,突破误区

  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入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2.2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了更好地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各级政府间沟通与交流,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电子政务应用层次。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对全区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级地方政府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要严禁各自为政、自成封闭体系。各厅局特别是宏观经济管理、金关、金税、金财、金融监管、金盾、金审、金农、金质、金水、社会保障等重点政务系统的建设,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把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建设考虑在内,同步建设,同步实施,按照统一接口标准实现与区级电子政务系统的衔接,保证各厅局的有效办公政务数据存放在统一的、标准化的公共数据交换中心。

  2.3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
 
  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叫络系统,规划和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严格管理、严密防范、安全保密、方便工作的原则,增强保密意识,在建设中既不要超出保密管理要求.要把安全保密工作为电子政务技术系统的必需组成部分,同期规划,同期建设,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应用级四个层面,建设完整的安全保密体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项目不能矗项、不能开工,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2.5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
  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丽获得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政府的角色是准确地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系统开发的任务应该留给企业去做。如果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建立一支队伍去搞部门的系统开发,不但成果不能商品化,而且为内部人员非法修改系统和犯罪提供了机会。
 
  2.6以政府业务而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

  从国外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一个一个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团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

  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就是根据轻重缓急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一个一个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既满足了政府的急需,又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的重构。

  2.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各级政府要按照。保住关键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培训未来人才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观念,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掌握技术又熟悉政府业务流程的“两栖类”复合型人才,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要发挥各级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电子改务知识与技能培训。

  加强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概念和职责进行了界定, 认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包括政府邵门中从事电子政务领导和管理的人才, 以及政府所属信息中心中从事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人才。论述了加强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是深化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 是克服电子政务建设瓶颈问题的前提, 是弥补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有效手段。揭示了加强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迫切需要解决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体制与其职责定位不符、能力结构与其能力要求不符、管理制度与其职责要求不符等问题。

  电子政务与一般政务的差异在于政务实施的环境以及基于此的行政流程和行政效能不同。而这些差异源于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因此,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融合程度,即电子政务的建设成熟度是行政效能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正因如此,电子政务建设的专业性很强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
 
  一、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界定
 
  综合现行研究成果,对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范围界定共有三种:一是“大范围” 的界定,即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中范围”的界定,即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包括政府部门中从事电子政务领导和管理的人才, 以及政府所属信息中心中从事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人才;三是“小范围”的界定,即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只包括政府所属信息中心中从事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人才。目前,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基本采取具体建设事务外包甚至包括运维事务外包的模式。因此, 我们对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采取“中范围”的界定模式。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一般采取“政府领导+信息中心负责具体管理与建设”的管理体制, 因此, 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主要由两类身份的人员组成;一是具有公务员身份, 在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推进机构)和政府机构内部负责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二是具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身份, 在各级政府或部门所属的信息中心从事电子政务建设、具体管理和日常维护的人员。第一类人才的基本职责是电子政务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决策与监督检查等。第二类人才的基本职责是电子政务的微观管理与具体建设等,包括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实施与项目管理, 部分电子政务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维护等。
 
  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出发, 主要是从建设与维护事务逐步外包的发展趋势出发, 根据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的现有规模, 目前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大力扩大人才规模,而是在适度扩大规模的基础上, 提高人才质量即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从我国实际出发, 明确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优化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体制,健全与完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我国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总量适度、结构合理、能力与素质精良的电子政务领导、管理和建设人才。

  二、加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追根溯源发展电子政务的根本动因是解决政府能力有限与政府管理和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建立“花钱少、服务好的政府”。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政府办公自动化为起点,开始发展电子政务, 与此同时, 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事业单位建制出现的政府部门所属的信息中心逐步发展起来,以此为载体的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形成。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不二的选择。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关键在于加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

  发展电子政务是我国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最初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在经过部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电子化的发展阶段后,已经步入全面推进、深化应用和发挥效能的新阶段,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环境正在形成:一是国家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三是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建成,2008到年底, 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已全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地市级和县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的比例也分别达到99%和92%,政府网站已经成为政府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平台。
 
  以此为基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超越政府信息发布和网上办事的发展阶段。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必须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行政效率提高进入新阶段,基于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电子化,有效进行政府组织再造与工作流程重新梳理, 实现政府工作的简捷顺畅;二是行政效能提高进入新阶段,基于职能全面上网强化对象导向与服务导向, 提高管理与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三是政府管理与服务科学化、规范化进入新阶段。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政务公开与公众参与、政务活动标准化, 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决策科学化和行为规范化水平, 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责, 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要实现上述功能目标,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在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方面都要有双重突破。在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层面,树立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务环境的思想,明确对象取向和服务导向, 建设对象和服务优先的行政环境,追求行政科学、公平、效率与效能。在建设的实践层面, 完善政府治理结构再造政府组织与行政流程有效开发与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因此,面对全新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不仅要成为政府改革的倡导者、实践者还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前沿应用者。也正因如此,加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消除电子政务建设瓶颈问题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电子政务投入呈持续增加态势, 根据有关机构的分析, 从2002年到2007年,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累计投入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2007年为657.34亿元, 相当于奥运全部场馆建设投入资金的5倍, 三峡工程15年投入资金的1/3。另据有关机构2005年的预测,2005年到2010年间,中国电子政务的投入将达到1800一2000亿元, 市场需求将超过10000亿元。

  面对日益扩大的投入规模和不断增加的建设工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电子政务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使用效益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硬件、轻软件,“有的部门硬件网络资源利用率不足5%”,二是重重建、轻整合,“一个政府系统里有好几个网,其实只要对已有的设施尽量利用, 加以整合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网络”;三是重自我完善,轻资源共享, “由于各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没有形成共享机制,不可能进行跨部门的(行政)协同”; 四是重管理、轻服务,“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部门过多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在已经建成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具体应用比例不到3%, 面向决策的不到8%”。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信息技术,而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理念、总体战略设计与具体规划安排,其关键在于政府要拥有一支对电子政务的实质和功能定位有清晰认识的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因此,以革新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电子政务建设理念、提高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电子政务建设瓶颈问题的基础条件。

  (三)加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弥补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有效手段
 
  电子政务是个崭新的领域,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 我国高校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论证与设计,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明晰,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等不明确;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机构的资源利用率不高,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不明显,培养出来的人才, 一方面具有明显的素质趋同性, 缺乏层级差异、类型差异另一方面与实践需求有一定差距, 岗位胜任能力不足;三是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不足,目前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现有的教育培养能力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学科背景单一,存在明显的知识短板。

  源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制约以及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针对合格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这一现状,为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加强现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选择,通过优化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加快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不仅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并且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但与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相比, 我国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体制与其职责定位不符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 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开始成立信息中心,此后, 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又开始设立电子政务推进机构,成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
 
  根据电子政务的本质规定与发展需求, 这两部分组织与机构承担的核心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利用,二是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建设与管理。因此, 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在管理体制上,应特别突出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者定位以及在政府内部的交流与互动。而我国现行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及其专业人才管理体制与此要求不适应。具体而言,现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管理体制巫待解决如下个方面的问题。

  1.大多数电子政务负责人的组织地位不高

  在政府部门中,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多采用“电子政务领导小组+信息中心”的模式。根据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在此体制下,信息中心负责人应承担电子政务战略策划、组织协调和建设实施等方面的组织领导职责,通过谋划和指导电子政务资源的最佳利用来支持政府部门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所属信息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 这种单位属性使其组织地位、权责配置与其业务发展明显不相适应一是在组织内部, 决策影响力有限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 政府部门所属信息中心,基本上属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执行部门;二是在部门或系统内部电子政务负责人缺乏相关业务统领和人员配置方面的权限。现行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完全依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部门化和层级化特征明显,使网络本身的统一性、共享性优势受到明显限制。
 
  2.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之间具有明显的身份界限

  电子政务在本质上要求政务与电子的高效融合。目前除个别省、副省级城市之外(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省级政府信息中心中, 只有湖南、西藏等省的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使用公务员编制在副省级城市中只有大连、南京等市的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使用公务员编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依从两种人事管理制度电子政务领导者和推进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公务员身份,承担电子政务的宏观管理与决策职责政府所属信息中合的工作人员是电子政务的具体管理与建设者属于事业编制。两者不仅身份不同, 且鲜有职位交流, 政务与电子之间的有效融合由此受到严格制约。
 
  3.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不能有效发挥职责作用

  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设计初衷政府部门所属信息中心是电子政务发展与建设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但根据其单位属性信息中心不可能完全发挥既定的职能作用。从其履行的具体职责看政府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政务信息的收集者与开发实施者,而不是政府信息管理与开发的决策者,主要是政务信息或活动的电子传输者, 而不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规划者和决策者,主要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者与日常维护者而不是电子政务项目的具体建设者。

  (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与其能力要求不符
 
  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具有典型的复合型特征,应达到信息技术、具体政务、管理学方面知识、能力及其相应素质的有效集成。因此, 从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个体层面看, 优秀的、甚至是合格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从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整体层面看, 电子政务人才个体之间应具有能力互补性;从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职位组合层面看,电子政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更应突出复合能力的综合平衡,而电子政务的建设者则更应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人才个体之间的能力互补。但目前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与此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1.合格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数量有限

  在电子政务建设初期,各级政府,尤其是地市级以下政府,合格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在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完成之后,甚至没有合适的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据2004年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各省市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奇缺,基本满足需求的仅为2.3%, 存在97.7%的巨大缺口。经过几年的发展,由于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制约,合格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仍然十分有限。这也正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症结之一。
 
  2.信息技术类人才比重偏大, 政务类人才和管理类人才比重偏小

  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 目前,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中,有近60%的人是信息技术人才,20%多的人是政务类人才, 包括管理人才在内的其他人才占20%。因此,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的专业结构与“三分电子、七分政务”的素质能力要求明显不符。

  3.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目前, 我国现行的电子政务系统仍以对线下工作程序与流程的复制为主,缺乏以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组织与流程的再造与优化。

  4.电子政务的管理者与建设开发者存在明显的知识与能力失衡
 
  相当多电子政务管理者的管理知识与能力、政务处理知识与能力有余,而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政府部门, 熟悉政府部门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 了解政府运行机制。而相当多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发者,信息技术知识丰富、技术开发能力较强,而管理与政务知识和能力较弱,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具有信息技术专业的教育背景。
 
  (三)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与其职责要求不符

  根据功能定位,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要承担战略与规划制定、电子政务建设及其评估、电子政务运行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具体工作职责。源于电子政务的专业性与技术前沿性,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应具有自身特色,但目前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管理在依从共性制度的同时,缺乏必要的特色制度支持。

  1.缺乏有特色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设计和资格认证制度

  电子政务的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任职资格与综合类公务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有明显差异,尤其是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电子政务技术素质。但目前在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中,还没有针对这类职位的能力框架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格认证制度。由此导致在管理制度层面,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缺乏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规范与约束。
 
  2.缺乏有特色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绩效考核制度

  鉴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功能使命, 同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巨大投入,加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绩效考核极为重要。但目前,我国尚没有建设起符合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一是缺乏体现其工作特点的相关内容规定, 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效率性、经济性以及效能性等方面的绝对性评价, 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具体实践与规划、计划目标符合程度的相对性评价;二是缺乏适合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工作内容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是绩效考核的评价主体体系及相关方法亦没有明确规范。
 
  3.缺乏有特色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训制度

  实践证明, 电子政务不仅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同时其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和替代速度较快, 因此,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是保持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必要手段和基本要求。但目前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培训多依从综合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一般规定,在培训内容、时间、周期和方式等方面缺乏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具体规范。

  4.缺乏有特色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薪酬制度
 
  保持电子政务先进性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能力的竞争性, 为此必须保证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待遇的竞争性。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薪酬待遇缺乏与市场价格的比较与协调机制。当前,我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已经成为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有特色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任用与交流制度

  有效的人才流动是保证电子政务技术先进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交流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录用与晋升依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相关制度,向社会的有效流动缺乏制度引导与支持;二是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之间由于身份限制不能进行有效的职位交流,政务与电子的融合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三是不同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领导人员之间缺少业务交流与政务协同机制。

  节能减排与电子政务建设

  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乍看来,节能减排都是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或产业,与电子政务建设似乎毫不相干。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诸如高能耗、高浪费、高污染等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并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途径。

  一、电子政务在促进节能减排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电子政务已从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入更加注重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在已有的网络基础平台上,各种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结合政务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大大促进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地方政府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突出。而电子政务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降低行政办公经费。随着各地方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和透明。各部门公文办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拟文、办文、成文、收文、发文、档案、领导阅批的一体化处理,无纸化办公模式不仅节约了行政办公成本,还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2.节约大量社会资源。目前,诸如网上项目审批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及税务、海关、工商等部门面向企业、社会公众用户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已深入应用,企业在部分领域已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有关事项办理,节约大量社会资源。另外,各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提高了信息资源规模和利用率,也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
 
  3.减少交通能源消耗。比如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各级部门不必乘坐公共交通或自己开车参加会议或培训,既节约了交通能源,又可以减少单位差旅费支出。
 
  据悉,在各部门贯彻做好政府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措施中,都把大力推广电子政务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公文办理方面就提出严格控制文件印刷份数,尽量通过办公OA系统完成业务工作等措施。
 
  二、电子政务建设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分析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投入产出分析、绩效评估也是我们现阶段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关注点之一。1 0多年的建设,电子政务从网络基础建设、业务系统开发、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多数是由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这点也说明我国政府推行电子政务的决心,我们也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节能减排、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来看,我国电子政务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重复建设导致浪费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的电子政务都以本部门利益为中心,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条块分割,导致建成的许多网络都不能互联互通,资源难以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据有关资料,仅中央部委就存在90多个业务专网,而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多数部门都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利用率低,仅设备运行所耗电能就造成很大浪费。虽然近几年,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及项目审批部门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一领导等问题,但重复投资已浪费大量资金。
 
  据报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作为我国电子政务服务主要提供商,而他们的重复投资也非常突出,根据2008年国家审计署对五大运营商审计发现,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为l 0—20%左右。为了抢占市场资源,同一个地方就会有多个本地电话网,一个小镇两个发射塔并立,一条马路四五条光缆并行等现象普遍。专家称,其浪费资金数额相当于建设几个三峡了,仅企业的铁塔基站建设就浪费了大量土地和钢材。

  2.电子政务绩效有待提高

  近年来,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部门已开始反思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现阶段认为电子政务绩效不高的观点较多。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电子与政务的关系认识不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初期,“重电子、轻政务”,“轻规划、重实施”等现象普遍,很多电子政务项目就是由于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工作不扎实,盲目建设,建设规模与实际需要相距甚远,片面追求硬件设备高性能配置,比如有的项目的存储能力可支撑l 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因为信息化设备更新很快,且越是刚进入市场的先进设备,价格都非常高,这样无形中造成极大浪费。更致命的是,由于需求工作做不好,很多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加之业务流程重组工作得不到跟进,最后是业务应用系统得不到推广应用,要么再继续投入修改完善,有些干脆就不了了之。
 
  (2)制度建设相对落后,降低了电子政务绩效。电子政务技术支持部门都认为电子政务建设特别是业务系统开发应用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制度建设及政务流程优化工作是否有效推进。从技术上来看,不管哪样的需求都是能够实现的,但为什么只要涉及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的业务系统就不好建设,这就是因为改变政务流程涉及各部门利益而变得阻力重重。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造成电子政务低水平重复建设,降低电子政务绩效,而其实质就是浪费资金与资源。
 
  (3)成本意识淡薄,投入产出失衡电子政务建设实质就是一个人、财、物的投入过程,如果投入产出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就相当于占用了它们的机会成本,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也是浪费资源。虽然目前电子政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像生产性项目那样容易量化,但应该也存在一个“盈亏平衡点”的问题,只是这个“盈亏平衡点”如何考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据有关资料,评价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如果仅以“投资预算”、“实现功能”及“按时完成”三个指标衡量,大约只有30%的项目算是成功的,25%的项目是被撒消,其余的项目只能说是部分成功,即不能完全按上述三个指标完成。即便是验收后的项目,也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5.电子政务所用设备淘汰后存在环境污染隐患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深入发展,各部门都配置了大量的网络设备和办公设备及耗材,例如服务器、存储设备、UPS电源、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我们把这些淘汰的设备统称为电子垃圾,据资料显示,电子电器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6种。如果对废旧的电子电器处理不当,导致有害物质释放,显然会对环境带来极大危害。而现阶段我国对于电子垃圾的处理和管理还比较混乱,淘汰的电子产品有的被走街串巷的个体回收者回收后,又流向农村或城乡结合部,或者被翻新流向二手市场,最终则是被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这种趋势如果不加控制更会愈演越烈,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

  三、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任务,发展电子政务就是要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因此,电子政务建设还任重道远,以节能减排指导电子政务建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也是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如何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一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以应用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数据应用,共享、交换和存储需求增长迅速,以最少的投入满足这些需求是此阶段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统一网络平台基础上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是解决数据应用,共享和存储的有效途径。如果每个政府部门都部署一个数据中心,则需要配置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设备及机房配套,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设备利用率不高,会造成极大浪费。而对于网络平台的整合,能统一整合的就整合,难干实现整合的也应该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为原则提高网络使用效率,但坚决制止有关部门再建设应用于部门间独立的纵向网络。
 
  2.创新技术应用、加强科学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包括设备本身的电能消耗及冷却所有供电排放热量所消耗的电能,据IDC的《全球外部存储的电源和冷却的真实成本》报告称,2 0 0 7年按每度电7美分计算,仅存储设备供电和冷却的总花费全年超出10亿美元。因此,在考虑电子政务建设的设备选型时,就要充分考虑能源消耗因素,应该更关注“绿色方案”。例如选择服务器,尽量采用当前较流行的刀片服务器,组建服务器集群,既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又能减少服务器机柜数量,节省机房空间,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当前,存储设备也广泛采用绿色存储技术,绿色存储技术是指从环保节能角度出发设计生产的能效更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数据存储设备的功耗,提高存储设备每瓦性能。另外,要切实加强机房管理,使用机房KVM服务器集中监控系统进行服务器管理,同时要整合好服务器等网络没备资源,避免做无用功的设备运行消耗能源。

  3.规范项目前期,提高项目效益。分析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绩效不高、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由于项目的定位,规模、需求不准确,导致实施过程中变更较多,与建设目标偏离较大,还有些项目审批、验收程序不够规范,先开工建设,后立项审批,项目审批手续不齐全,项目建设在事前、事中、事后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这些因素都有呵能导致项目增加成本、降低绩效。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积极引进项目咨询、监理、评估等专业服务,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做好项目建设立项前的需求分析,加强项目节能篇的编制与审查,项目审批部门把好审批关,实施过程中进行投资、质量、进度控制,项目验收过程中严格把关,以多种措施、途径避免项目“变形、走样”。积极开展项目后评价和绩效评估,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效益。

  4.强化回收管理、避免废弃污染。一般来讲,电子设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5年,使用5年以上的就算是报废品,就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污染隐患极大。因此,加强电子产品的回收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今年2月起,《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已在全国正式实施,首次规定了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和销售者的废品回收责任。另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也有望近期出台。下一步有关部门就是要加强这些政策的宣传和监督实施,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提倡电子设备按期报废,抓好电子废品的回收和管理工作环节,减少电子废品流入市场的机会,同时也要避免因为环保技术落后,让从事电子废品处理的企业再造成环境污染。虽然这项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人们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现有经济条件下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因为只有对电子废品的回收和处理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才能彻底防止它们对环境产生污染。

  最新动态

  水利部电子政务网上审批验收会召开

  9月11日,水利部网上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与项目法人单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共同组织召开水利部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系统开发项目最终验收会。
 
  水利信息中心副主任蔡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对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和监察系统顺利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并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强调,建设水利部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和监察系统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会议分别听取了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汇报。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承建单位已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建设内容,同意通过终验。
 
  部办公厅、政法司、水资源司、建管司、水土保持司、驻部监察局、综合事业局、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共18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交通统计信息网开通

   9月15日上午,随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触动炫丽的静电玻璃球,交通统计信息系统正式启用,中国交通统计信息网()同步开通。
 
  据了解,交通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了建国以来主要交通统计资料的电子化存储,建成了交通统计数据电子图书馆和统计信息数据库群,推动了统计资料传输、处理、查询和使用方式的转变,将对提高交通统计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起到显著作用。
 
  中国交通统计信息网是交通运输部向社会发布交通统计信息的官方网站。
 
  翁孟勇在讲话中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统计资料反映交通运输行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更离不开交通统计工作的支撑。两个系统的启用只是交通统计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新起点,而保持系统的良好运行则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翁孟勇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履行职责、完善制度、充实力量、加强管理,不断更新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保持好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好信息化对交通统计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引领推动作用。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省级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统计信息系统、部级系统与省级系统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高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各司局要充分利用好这两个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要对系统的建设维护、内容更新、功能提升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强化统计工作基础能力建设。

  “.政务”专用中文域名促进政府网站建设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政府网站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站数量持续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截止2008年底,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1%。
 
  各部门、各地方的网站建设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从无到有,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术到服务,规模不断增大,服务不断深化,能够取得方方面面的发展着实不易,笔者一直关注着以下两方面的发展进程:一、政府网站域名的规范化 二、政府网站的认知度。

  如何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政府网站,方便快捷地去访问政府网站?政务专用中文域名解决这个问题。
 
  2008年3月,原信息产业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发布《关于调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在我国域名体系中在“公司”、“网络”、“中国”等商业域名基础上,增设“政务”、“公益”专用中文域名。我国设立了专门由党政群机关政府部门注册使用的“政务”中文域名。

  不同于普通的域名,政务专用中文域名以中国网民熟悉的中文为载体,更符合华人的语言习惯,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和交流。通常,由于政府网站不像商业网站会进行大量宣传,我国绝大部分网民无法准确记忆多个政府网站域名。不知道域名的网民就需要先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出网址,再进行访问。如果使用政务专用中文域名,网民则只需知道单位的全称或者简称,在浏览器中输入“单位全称或简称.政务”就能直接访问网站。

  政务中文域名通过对政府网上名称统一有效的规范,让不懂英文或不熟悉英文的网民可以轻松自如地访问政府网站,充分提高了政府网站的社会认知度,让政府网站这座连接政府与百姓间的沟通桥梁更加坚固,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走这座桥。

  据了解,中国政府网于去年就已开通使用“中国政府.政务”、“国务院.政务”、“国务院办公厅.政务”、“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等多个专用政务域名,网民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 “中国政府.政务”这样的政务中文域名,就可以直接访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政府网专用中文域名的开通标志着我国政府网站域名规范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印正文】 发布时间:2010-12-24 09:41:47 浏览次数: 作者: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