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服务职能唤醒“休眠”政府网站
前不久,四川一位网友发表一则批评四川省德阳市某部门网站的帖子,称该网站对网民的回复千篇一律,像是“机器人”在办“机械”网站。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部分政府网站的粗疏和怠惰纷纷成了网友指责的焦点。
建立政府网站、设立网友留言板块、开通市长电子邮箱等等,本是为了建立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倾听百姓心声、更加迅速有效地为民解忧,缘何部分地方政府网站形同虚设,甚至处于“休眠”状态,沦为装点门面的“花瓶”呢?
政府网站绩效得分不高
中国政府网站发展已走过整整15年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进入深化应用、突出实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然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网站难以打开,三分之一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弊端,还有一些甚至出现“死网”现象。
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政府网站,不仅是宣传政府形象的窗口,政府发布信息、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实现社会公众与政府沟通互动的桥梁,更是政府转型、行政体制转型的推动力量。近几年,各政府网站纷纷设立了与网友交流的栏目,电子信箱、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更是遍地开花。但据中国社科院信息研究中心与国脉互联公司联合调查显示,我国政府网站绩效平均得分只有54.18分。
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只有部分中央政府机构网站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得分仅为42.96,多数中央政府机构网站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不规范,信息整合力度小,造成信息公开指标得分率低;大多数网站信息公开指南及目录的编制质量和规范有待提升,申请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信息反馈有效性亟待加强。此外,公众参与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得分仅为33.91,成为制约政府机构网站发展的软肋。
机制的缺失“催眠”官网
“我国有4亿多网民,但使用政府网站的不超过20%,而腾讯网同时在线网民有1亿人之多,在对网民的影响力上有显著差别。”姜奇平说,我国政府官方网站“千网一面”的情况仍旧大量存在,缺少专业的规划和设计,可参考优秀网站样本较少,致使一些单位盲目建立网站,存在互相抄袭的情况;各网站的特色表现与用户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大量网站的地域特色、行业特色表现不明显,并且服务意识差,把建立一些特色服务、围绕公众开展特色工作看成是负担,在政民互动方面做得很不够;一些单位建立了一些特色服务或栏目,但未及时利用,闲置一边,不能发挥特色的作用。
相应机制的缺失是“催眠”官网的主要原因,姜奇平认为,要建立相应的目标和动力机制。“首先,目标机制要立足于让更多的人来使用政府网站,而不光是形象展示,也就是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其次是动力机制,一些政府网站转型后,完全变了样,马上受到群众欢迎。机制动力有了,问题就解决了。”
建立机制激活“休眠”官网
实施政务信息公开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的必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虽然这对建设“阳光政府”、推进透明政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并不具有强制性,更缺乏惩罚措施,导致了部分政府网站只是虚充门面,漠视群众的知情权和利益表达诉求。
“政府网站要办得红火,须具备服务性、创新性、高绩效、品牌化、个性化五个要素。”姜奇平认为,机制创新、注重实效、加强整合以及与新技术同步等,是激活“沉睡”官网的关键。
“首先,通过机制创新结合政府转型、行政体制转型,将政府网站聚焦到服务上来,从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三个方面,对老百姓更有用。在解决政府网站有没有的问题之后,进一步解决有没有用的问题。”姜奇平说,在政府网站建设中,能力不等于应用,应用不等于绩效,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很漂亮的网站但用户满意度不高的现象。要以满意度为导向的指标来引导政府网站建设,克服自我服务、自我中心倾向,加强政府网站整合,鼓励机制、模式和服务创新,共享网络资源,以更高的效率和效能,更低的成本,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起一整套集审核、反馈、问责等于一体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相应的机制,让政府网站多倾听来自百姓的心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多办实事、多解民忧,这样才能避免花费大笔公共财政修建的信息化便民渠道被堵塞,实现执政水平与民本价值的和谐共振。
文章作者:赵徐州
责任编辑:李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